唔駛自己講, 一大堆轉載慢慢睇
##
[Link]
Comment,你留了沒有?
2007-09-02 23:42:41
要數當今流行的年青文化之一,非blog莫屬,不,正確來說是xanga才對。
今天在這個講求人際網絡的社會,
認識的人越多,代表你越能在同輩之中鶴立雞群,
Xanga之所以廣為人用,介面簡單易用之餘,
就是那個comments和subscribe的功能。
最近無意中從My Stalkers的記錄中看到一些陌生網友的來訪,
從中發現了一個怪現象,
就是當中大部份出生於89至92年的xanga用家,
他們的每一篇撰文都會有很多個comments,
小則26至30個,多則隨時過百。
也不是自己的愛侶即將生日,要向四海廣集comments來個千人祝福,
只是一篇簡單不過的生活日記,
如「突如奇來的一粒糖...已令我愛上吃糖 =3="」、「以上既入手加埋要1萬蚊...冇錢喇」,
怎麼也會有三十多個comments?
好奇之下一看,
原來這批bloggers會很踴躍地叫自己的朋友或陌生人留comment (即是他們所謂的"cm"),
那些comments的內容離不開都是「第一!我巧叻叻」、「cm路過喔..!!」、
「cm你唷..嘻嘻!你都cm返我啦!」、「你都要去我XG留cm牙```」、
「嘩卡卡卡卡........>________<」等沒有意義的內容,
而留言者通常都是自己的同學和朋友,
藉一個comment維持大家的友誼,
暗地裡含有一個「我有留言代表我有重視你,你是我的老友」的訊息,
而且你留了comment,對方也要給你留一個,
無形間造成你不留言就是你不夠老友,
發生甚麼事?這是甚麼怪邏輯?
如果想吸引陌生人也給自己留個comment的話,
他們一般都會貼很多在家中、商場、洗手間對鏡自拍的自拍照,
男的彷彿香港先生上身,
肉緊地拿著相機或電話對著鏡子裝出很多不羈、憂鬱、落泊的姿勢和表情;
而女的就會單眼、反V、伸利、嘟咀、扮迷惑、張大雙眼不望鏡頭。
他們共通擺好各種表情姿勢後,
就會以30至45度的角度或由上而下高角度拍攝,
務求拍出七三側面或尖面的效果,
如效果仍有不滿,則會利用photoshop及小畫家作最後修改。
這批愛得到comments支持的bloggers除了喜歡美化自己的玉照外,
還會在撰文裏加入大量閃字、「★,,**|||◆:: ..++ 」的符號或
「﹏▄▉▋▎▊愛是什麼 ? 愛有時候需要學會放棄~~~~~___*」
這類裝成熟,以為歷盡情事,修成正果的字句,
試想,一個十五至十八歲,
弄一個釵橫鬢亂的髮型,
再把頭髮染成中毒般的顏色,
然後一身Bathing Ape、Clot、Hysteric,左披LV右搭Gucci,
掛著Vivienne Westwood電話頸繩的男孩女孩,
xanga播著disco熱播的電子音樂,會明白甚麼叫做愛情?甚麼叫做責任?
這個年齡不明白就不要寫、不要打,
上一篇還在「豬bb >﹏<」、「貓子豬」、「禾艾里」、「巧令令」,
下一篇就要令自己化身張愛玲、羅穎思?
你是怎樣的氣質和氣度,其實旁觀者一目了然,
不要為了求得別人的留言而寫上一些與自身毫不相襯內容吧,否則只會貽笑大方。
而且想深一點,為什麼一定要像個乞丐般不斷向人討comments?
你逛街的時候也不會叫陌生人跟你say hi吧?
在不才之見,comment之意在於抒發對某君行文留影的感想,
可褒可貶,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
卻不是利用comment或eprops炫耀你朋友圈子有多廣的工具。
xanga是一部電影,
當中的內容、背景、觸動,其實都在文字細節之中,
那布局,那台詞,
你打甚麼,人家就吸收了甚麼,
擴展開去就會影響深遠。
說得誇張?不,即管冷眼旁觀,
你將會看到一道香港年青文化日落的餘暉。##
##
轉載 playa_heyo
從xanga反映人性
唔睇可以走,如果睇既唔該睇晒佢(請勿對號入座)
從xanga反映人性
xanga,算是香港最多人用的網上"日記",其本質和蝸"牛"及"波羅"包雷同,名與實已徹底扭曲。
先來分析,日記本是私人的,記錄自己的回憶及提供一個發洩的空間,那麼,如果放上網上還是日記嗎?起碼在我觀點而言,其意思已改變。更何況在這虛偽的世界,願意坦承相對的人,出現的或然率近乎零。
從 此而言,xanga 這東西已順理成章變質,保留的,是讓版主有一個簡單的網上平台,得已互相溝通,了解,有些人用作 bloging,有些人用作發表,有些人用作分享,最討厭的是有些人用作炫耀,曬命。有趣的是更可在此引起一些平日製造不了的話題,有時卻找到同道中人。 換言之,xanga,反映了版主的另一面。
開場白說過了,也講解了xanga的定義,其實這篇文章我只想用理性角度去屌一些虛偽的人,正正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用 xanga 炫耀和曬命的潮童。
罪行1-相片
有些潮童會影人,還會影物。
先 講影物,他們影的不是山林之清秀,也不是大自然的爛漫,只是一幅又一幅自以為能炫耀自己身價,品味高尚的奢侈品,及各款牌子的圖片和背景。張貼出來其實無 傷大雅,但某些張貼者根本不配,我只看到他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二世祖,就是一個經濟能力低且用時間與勞力換取金錢去買一個LV保值的潮童,因為我根本瞧不 起那些終日游手好閒,自己沒有經濟能力又要"曬"的柒童。還有,這些潮物真的是你不貼出來也不知你買了,買回來影相的嗎!?但你們可不要停止,香港還有很 多潮舖和水佬等你們養活。
再談影人,離不開自拍,一看..媽的,如果是港女與其友人合照,你必然看到出誰是版主,因為版主只會張貼一張自己比其友人漂亮的那張!就算版主如斯的哨,如斯的扒,其友人都必定魔高一丈。又或者張貼其友人在相片中出醜的相,好讓到訪者以茲識別。其用心良苦,為本人敬佩。
罪行2-subscriptions
好明顯,有時一看潮童的 subscriptions 一列,整列多得要拉幾版才看完。我不排除他們真的有那麼多"朋友",但也不排除他們在炫耀識得人多。但肯定是有後者的存在,現在本人試舉2個小例證:
有一次我在看某港女 xanga ,在其 subscriptions 看到友人的 xanga ,我便好奇地向友人問:「你識佢架?」友人道:「同我同一間囉,講過一次野..我唔識佢架..」我心想:「 」可想而知充大頭兼自信低的人的確大有人在。
另外的例證是,有時看到一些頗有人去的 xanga,一看留言部份,潮童港女不計其數,一大堆「路過,sub了」「第一次黎你xanga,sub左」..諸般狗話,更看過回覆者反問:「其實你叫咩名?」很想笑他們戇尻又怕他們嬲,sub得人多巧威威唷~*
其 實要曬識得人多有很多方法,大可以拿出歷史書背誦,認為不足夠的更可以背了或 copy 整本黃頁在貴 xanga 。不過識人多幹麼,人家識你個屁,節省吧,有料子的不是與人乞討說我sub了你,你sub我吧,有料子的人家自然主動sub你,sub得多人不代表甚麼, 多人sub你才是成功,不明白幹麼不知所謂,多此一舉,潮童的確是潮童。
再者,subscriptions原意不是讓人曬命,只是讓人推介和方便閱讀而已!
罪行3-留言
是 受歡迎,有人buy 就有人buy,值得欣賞,有 feel 的自然有朋自遠方來留言給你,不是終日乞討留言或達成留言協議,甚自留言化身成 chat-room ,充當其數,為留言而留言,值得嗎?柒頭們醒覺吧!換個角度看,可能見到其他人很多留言,很羨慕,就是根本你辦不到才開口乞求,但其實看過了這篇垃圾後根 本沒有甚麼值得留,那人也不想留,只是在虛偽的世界上作出一點同情施捨給而已。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又何必苦苦強求?有麝自然香。
罪行4-xanga lock
事無不可對人言,為何要做了一個 xanga lock 出來,人家要看大可開多個新帳號又能看到,也可從人家口中得知你 xanga 的內容,弄 xanga lock 的人只是尋求求知慾和心靈上的滿足,有義意嗎?
另外我最喜歡潛入人家整了 java script password 的 xanga 留言,你不喜歡我來我偏要來,吹咩?接受現實吧!
還有 tracker 是一項偉大發明,你是有去過就有去過,是有來過就有來過,為什麼要偷偷麼麼,不可以讓人知道?可能有人不認同,但我卻這樣想。
其他罪行
其 實很多人的 xanga 的確在說廢話,生活又不是充實,沒有甚麼好看,這可不要緊,但不要逼別人看..再者其內容大多又說些「我愛你豬豬..」等如斯廢話..萬一散了又要轉 xanga ,說自己接受不了過去..屌..因為這個是 xanga,大不了可以轉掉,但事實又豈能抹掉嗎?根本就是逃避,人,多麼虛偽。
事實上要屌的又怎只那麼少,不過這些算是最惹人白眼!可想而知,人,內心是多麼寂寞,人與人之間只是在虛偽中尋找自我的存在與定位,在虛擬中追逐快樂.自欺欺人
##
##
(Link)
1. Identify (認同感)
“留cm” 這一句說話我已經在Uwants,Xanga中看見了不知多少次,曾幾何時我也喜歡過別人在我Xanga中有很多comments,但是,有沒有想過留cm一句背後是有很大的人格動機。
根據Erik Erikson 對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中的解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會有對empowerment 的追求也不同,而青少年階段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追求是 “Identify”。一個路人的留言,就會是青少年心目中identify的象徵。相比一個成年人或小童,青少年需要的認同感是絕對性地較多的。所以,一些渴望被肯定或自信心較低的青少年 (這與香港本身的社會問題很有關係),會特別地做出要求一些自己也不認識的人留cm。因為不少青少年相信,cm的數目會是自己受歡迎的程度,一種在朋輩之間show off的表現;同時間有cm就是有表示有人看自己的日記,感到被重視一樣。如果真的要說,我會說此情況會很可能特別地高頻率出現於14-17歲的青少年之中。
2. Cliques/ Group identity (黨/團體認同)
Blogrings 是Xanga一個與其他網上日記不同的地方,Xanga是允許免費會員 join 8個blogrings,當然,我也不例外地 join 滿8個。一個正常teenagers的表現!
可能Xanga的創作人也懂青少年心理學,有沒有想過社會上很多組織性或自發性的組織之中,青少年的參與程度是明顯的高。在香港,因為香港比較特殊的社會問題,令到青少年較少參與組織性活動:好像學校的籃球隊,排球隊,話劇團,童軍等。香港的新一代比較傾向無組織性的團體 (groups),好像你可能會/曾有不知多少個“親人”,”阿哥細妹”,成為論壇國中的人,成為Xanga中某blogrings的一員。很多Xanga的group是沒有明確意義的,他們的目的只是 just for fun and totally random。這一個情況會被解釋成朋輩認同關係 (下面會再解釋)。由於不少 Xanga 中的 blogrings都是由青少年自己發起的,所以促使只是一堆看上沒有關係,沒有主題的blogrings,反而因為發起人,組織者,參與者是年青人,而大大受到歡迎
再者,blogrings 亦有一個側面地加強認同感的效用,我用一個著名的Xanga blogrings,Causeway Bayers (絕無針對成份,我也CEBers是一員) ,作為一個例子:這一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Blogrings,但反面吸引了過六千人加入。原因很簡單,因為青少年社會中已經界定了CWB和TST是青少年人的潮點,而MK就是”Mx”人的據點。青少年加入這一類blogrings大概就是為了要被朋輩看得起或在朋輩面前show off自己是一個潮人而不是”xK”人。
Blogrings文化無疑是Xanga的一個成功點。論壇文化,網上組織文化的潮流取得爆炸性成功之原因就是正正”wa中”了青少年的心理。
3. Muti-personalization (多面人)
Xanga 的吸引力?或許可以說是一個muti-personalization,能夠令到青少年可以自由地演繹出不同人格。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個不是精神病的一種,而這一個是青少年性格未完全建主起來,他們是要時間空間去模彷身邊的人或從社會中的性格元素,從而建立起一個合適自己的人格。正所謂”未試過又點知死”
Who am I? 這一個其實是青少年最想遇到的問題,沒有人能解答到青少年們這一個問題。有的只有父母教師提供意見給他們,而真正去搜尋青少年自己的人格只有青少年自己。網上世界其實可以是一個很正面給青少年自由地試驗出自己對事不同的反應,從而學習怎樣的自己可以溶入社會。同樣地,可能學校社會上情況根本不容許青少年做回一個自己理想中的自己,故此不難看見的一個人可以在Xanga中的日記與其真實世界中的他背道而馳。當然,在網上過份地作多面人會令到真正的自我迷失,對於建立一個誠實正面的人格無疑會是一大阻礙(心理學上稱之為 role confusion)。同樣地如果青少年傾向在網上表現出真正的自己,一定會在真實世界與人相處產生很大負面影響。一個關係需要的不會只是文字,即使是朋友關係,身體上 (就算男仔之間關係亦有身體接觸:例如交換衫著,打波時的身體接觸),眼神上的接觸同樣和言語上的接觸一樣重要,三者缺一不可。以上就是所謂 human-computer interface衍生出的問題。
從一個另一個角度而言,寫日記,從日記中能夠反思自己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對青少年自己本身的成長是很有幫助。正如我自己會一直到寫低我人生發生的大事,不知不覺已經寫幾十頁,有時我自己遇到困難時拿回「以前的我」作為一個借鏡,又未嘗不是一件壞事。我自己亦會save低我自己幾年的日記,當中有笑有淚,有成熟有無知,到了段時間之後拿出來,對自己做一個總結,從自己錯誤失敗之中學習。如果在不影響現實人格成長上,相信寫Xanga,間會中表現出多面人,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4. Peer group (朋輩效應)
Subscriptions,即是可以sub你的朋友,friends lock,即是只有你的朋友可以進入你的Xanga,protected posts,是Xanga的其中數個賣點,青少年不會介意自己的日記給人觀看 (因為大部份青少年在此階段都是想”埋堆”,比較少會像成人般介意私隱)。 其實這是與青少年的age identify (年齡認同感)有密切的關係。
由於青少年比較缺乏社會認同。待我問你一個問題,青少年應該有什麼禮儀?對人要有什麼程度的尊重,對愛的價值觀?恕我無知,我沒有辦法界定得到。其實這一個社會本身亦沒有辦法界定出青少年,很記得過住有人問過我”未夠18會唔會送得上成人法庭?青少年法庭同成人法庭有乜唔同?” 我自己當時根本不知怎樣界定,我只有說”depend on cases”。不單止是我,連法官也答不出如何明確地界定一個青少年為成人/兒童。 有的只有”depend on cases”。
正正因為如此,青少年在社會中迷失自我,加上成年人普遍對青少年行為不大了解,使青少年相信只有同年齡層的朋友才可信任。青少年進而需要尋求朋輩之間的關係,心理學上稱之為Peer group (朋輩效應)。
Peer group這一個行為特別可以在Xanga中顯示出來,protected posts的存在與青少年對成年人或不同年紀層的不信任表現出來,住住friend lock或者protected posts的一個主要對象都是和自己不同年紀的親人。不要忘記,Xanga 的用戶大部份是我們這十多數年輕人用的,所以Xanga所做出的年齡網就是建立起青少年對Xanga的信任,只少我的父母是用yahoo的xd。
結語:
view Xanga as a Global human network (Xanga作為一個全球性媒介)
其實這一點與心理學關係不大,只想point out青少年因為接觸global human network的機會絕對比成年人多,而且因為青少年人格仍未完全形成,通常對新事物不會產生容易產生抗拒;所以很多成年人會很不明白為何網上日記,網上論壇可以爆炸至一間公司,一盤生意。
同時間,有留意時事的人會知道,現在青少年的網上社區已經不斷真實地介入現實世界:香港 124大遊行,巴士阿叔事件,會考作弊貼題事件,近月的中大校園報風波,”福住始終有你”事件,無一不與網上社區有關。未來五至十年, Internet 這一個一流的global human network只會不斷為香港人的文化帶出更大的衝擊。說到Xanga等網上日誌,相信會進一步地逐一改變香港年輕一代的心理。而且這一個注定會是一個不可壓止的潮流。新一代的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令到Internet成為一個對新一代的心理文化上正面有建設的媒體,而不是像某些校長,妄意以一己之力而企圖對抗大潮流地去審查網上媒介。要記住,今日的社會是完全的pre-figurative cultural pattern (突變式社會) 。
##
##
[Link]
上一篇提到xanga是青少年最常用的網上交流平台,根據平日和學生接觸和大量閱讀學生的xanga所知,幾乎每個中學生也有xanga戶口,而不少人每天也有在xanga寫字的習慣。
因為幾十萬學生幾乎每天都在寫xanga,xanga其實儲藏了大量有關青少年日常生活、流行用語、潮流、見解的資料,可說是研究青少年次文化的寶庫。
什麼是青少年次文化?
簡單而言,次文化是因階級、信仰、方言群、年齡群不同使思想和行為產生差異的結果,不同族群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行為習慣、應用技術等,從而成某個小圈子特有的生活方式,產生了不同群體的「次文化」。(鄭之灝,2005)
青少年次文化就是青少年圈子形成的獨特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這種獨特性是相對於社會主流而言的。
Sebald(1984)對青少年次文化提出八項重要內涵:
1.獨特之價值與規範。認同於成人又不同於成人及兒童。
2.特殊之暗語。
3.易受大眾傳播之影響。
4.注重流行風尚。
5.重視同儕歸屬。
6.特定身分標準,不同於社會之標準。
7.同儕支持。
8.滿足特殊需求,如犯罪或脫序次文化。( 曾慶玉、黃正瑋、潘盈達、陳為謙,2004)
本文將以Sebald的八項內涵為框架,引用xanga作材料,檢視香港的青少年次文化。
兩個例子
我找來了兩個較為典型(就本人觀察而言)的香港青少年xanga,取自xanga首頁顯示的最多人回應(comment)的兩篇中文xanga文章,節錄如下。
第一篇:
treetrunk_64
7點3起左身.整野8點出門口.去搵莉莉.有點不偷快的事情發生了.
不過吾堅要嚕.有我最親愛既莉莉系度^3^2日冇見.掛死你拉!
then陪我去左seven買野食sin.買左香口膠sin.驚一陣搭吾到車.
返到學校.去返我最愛既2c班.大家h0.haha橙橙大聲問我仲有冇事.
haha有^3^甘會點sin?xd then就同莉莉傾計.同左佢坐拉!
又同卡軒同埋毛毛一齊傾計!睇d [xhuhjkhjknk]既野.兒童不宜naaa'}
xd then傾左某某某某某某xd' 呵呵=] 8點9出左去搭車.上車同莉莉傾計.
第二篇:
raymond11018
開心的1天xDD
遲左起身呢今日="=...
上堂...無聊+悶.....
等左好耐終於放lunch xDDD...
LUNCH完左上電腦跟住放學*V*...
正式入左足球校隊*v*.....今日要練波..
練得唔錯..有人練到個頸爆血=.="...6點鐘番屋企...
冇咩嘢好打/-...
p.s:::留cm喔*333*
p.s.s:::星期5又黎喇*V*
p.s.s.s我要增高!!!!!
p.s.s.s.s:::路過,,,唔介意既,,join呢個blogring丫=]
***wE ♥LoVE♥ 腥架
http://www.xanga.com/groups/group.aspx?id=2430974
兩篇文字都有一些共通點,例如:
- 使用口語
- 使用非正統用字或暗語
- 使用符號及圖案
- 內容圍繞校園生活及朋友,以及個人感受
- 有大量留言(第一篇:47個,,第二篇:85個留言),不少留言是打招呼和問候
而第二篇加入了自動播放的背景音樂。
如果用Sebald的青少年次文化內涵分析這兩篇xanga,不難發現其吻合之處。
歸屬感 vs 不滿
青少年xanga中不難發現青少年的獨特價值與規範,可能既認同於成人,例如上文中學生對班級和校隊的歸屬感。不過,青少年的價值與規範,不會完全跟學校一致,不少青少年會在其xanga中咒罵教師,或者表達對課程、校規、教師做法的不滿。
火星文及偶像相片
青少年的xanga多含有大量暗語及有特別意思的符號(在香港和台灣被稱為火星文),例如第一篇中的「[xhuhjkhjknk]既野」。不少青少年xanga使用偶像歌手相片作為profile圖片和背景圖片,同時,而背景音樂亦為流行曲。可見大眾傳播之影響,以及青少年對流行風尚的注重。
不過,根據觀察,越高年級的學生,越少使用火星文而多用語體文。內容方面,會傾向多談日常生活以外的事情。可以說作者年紀越大,內容越像成年人的blog。
建立圈子
青 少年極重視同儕歸屬,因為不少學校皆會對xanga中的偏激言論作出干預,青少年越來越傾向利用xanga中的friend lock、protected post功能建立私密圈子,不受外界,尤其是校方騷擾。另外,xanga的blogring功能,令青少年能夠建立以學校、班別、課外活動等為單位的較開 放圈子,這些開放式的圈子內部,通常有頻繁交流。
雙面人
不少學生在學校的形象跟其在xanga中的相片形象完全不同,而其xanga內容也跟平日的表達方式大相徑庭,他們在xanga上表現特定身分標準,不同於社會(學校理想)之標準。
留CM俾我
同 儕支持--相信這是青少年使用xanga的最重要原因。青少年在xanga表達個人感受的時候,往往得到朋友的留言鼓勵,這為作者帶來了充權作用 (empowerment),有助他們面對問題。當然,在某些情況下,大量支持留言可能令作者更固執於負面思想或對某事情的誤解。
自由空間 vs 脫序
對於不少青少年來說,能夠不受校方管控的封閉或xanga圈子是一個完全自由的表達空間,他們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和個人感受,也能夠與友儕交流,得到充權。這無疑是對抒解抑鬱和壓力有幫助。正因為這個空間不受成人世界約束,又能極之有效地促進交流,他們的次文化能夠不受干擾地反映在xanga世界。
不過,xanga世界是否不受成年人世界干擾?我們在xanga見到的,是不會被校方「注意」的青少年次文化。至於罵教師、學校、同學的,只會出現在密封的圈子內,是我們看不到的。這也是次文化內涵的最後一項--脫序次文化。反叛權威、愈禁愈講的脫序次文化,已在網上形成,其影響力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相對於其他在現實世界的脫序次文化如自殘、濫藥、沉迷打機等,其實並不會帶來嚴重後果。
總結:不要妖魔化
成 年人世界通常對於青少年次文化持反對態度,更甚者更會將青少年次文化的表現妖魔化,xanga便是一個名顯例子--一些學校會因為學生在xanga的言論 向學生施加壓力。我不反對學校處理學生網上的攻擊性或冒犯言論,不過若果學校對網上言論過於敏感而作出不合理管制的時候,只會令學生把所有言論收藏到 protected posts裡面,斷絕了教師了解學生想法和與學生溝通的機會。早前有學校禁止學生寫xanga,更是因噎廢食,本末倒置的做法。
社會大眾其實跟學校一樣,把xanga或blog當作外星文明,持輕蔑、獵奇或敵視態度面對的話,例如早前報紙把十二歲女孩在xanga說要殺死父親的新聞大加炒作,只會加深與青少年的距離,也加強了本來能夠在網上透過寫作宣洩的負面情緒加劇,無助解決問題。
青少年有青少年的次文化,成人有成人以族群、信仰、階級劃分的次文化,研究青少年次文化的目的不是獵奇或找碴,而是了解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成長。在xanga看到的青少年次文化如喜歡互相留言支持、喜歡偶像、寫火星文、議論學校、訴說愛情煩惱,其實是正常不過的生活內容,我們無須大驚小怪。
青少年因xanga而多了寫作,更是值得鼓勵,問題是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是否只滿足於淺薄的表達手法,能否進步至能夠用較佳的寫作技巧表達想法。這相信是教育界和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
最後,我不是說青少年在xanga做什麼也可以,例如語言暴力、誹謗、歧視等問題,是必須正視的,不過校方和家長在處理的時候必須小心分辨什麼是一定不能接受的,什麼屬於言論自由。舉個例子,如果學生不滿某某教師的表現,在xanga批評他的教學,當中不涉及人身攻擊,學校應該如何處理(或者是應不應該處理)?
參考:
青少年心理學小組報告--青少年次文化 (曾慶玉、黃正瑋、潘盈達、陳為謙)
http://green.lins.fju.edu.tw/~st487213/asc.htm#_ftn1
青少年次文化與潮流 (鄭之灝)
http://www.hkcss.org.hk/cy/3A-2.pdf
[聲明:本人已得到上述兩篇xanga文章的作者同意轉載。為尊重作者同意轉載的心意,請不要在comment批判兩位青少年的xanga內容。]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